91在线

91在线 新闻

91在线
新闻资讯
91在线 新闻
91在线 本科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暑期海外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2    浏览量:15     分享: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深化与世界一流院校的交流合作,815日至21日,91在线 组织2022级、202318名优秀本科生,在安全工程系主任严敏、2023级辅导员袁刚带领下,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开展了实践学习活动。

816日上午,在简短的开班式后,南洋理工大学徐思敏博士系统讲解了该校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挑战的前沿探索的《可持续能源研究与创新报告》核心内容。从报告中,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到南洋理工大学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以 “知识创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为三大核心路径的系统性布局:该团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表的高影响力研究,为行业理论框架完善提供重要支撑;累计超 200 项的专利申请量,彰显其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转化能力;通过专业学位课程与国际合作项目的联动,已为全球输送大批能源领域骨干力量。同时,该校将校园打造成 “活实验室” 的创新实践 —— 超 9.5 万块太阳能电池板的广泛覆盖校园、2035 年实现校园碳中和的明确目标和可持续能源领域的突破性技术等内容让实践团成员进一步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1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校园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及教学环境。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其突出的学术影响力、高度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及前沿科研生态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在南洋理工大学冯帆博士的讲解下,系统学习了“化工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在化学工程领域应用”相关知识。冯帆结合大量的国际案例,系统阐述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体系、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化学工程实践中平衡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学们专注聆听,不时就关键技术细节与教授互动交流,深刻认识到化工安全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行业未来的指引作用。

17日下午,聚焦“国际化学工程师的成长路径与海外留学申请”,冯帆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国际工程师的核心素养、职业发展通道讲起,重点分享了海外留学申请中的材料准备、院校选择、面试技巧等实用信息,鼓励实践团成员树立国际化视野,提早做好学涯规划。此课程让实践团成员对成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的安全工程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激发了同学们提升自我、继续奋发的学习热情。

18日上午,南洋理工大学(NTU)博士研究生院刘晋源为实践团带来了一场“博士申请全景课”。在近两个小时的深度讲解中,同学们不仅系统了解了 NTU“科研密集型大学 + 智慧校园” 的双重名片——从拥有 60 余项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的可持续校园,到遍布全校的 5G 物联网与 AI 实验场景,更收获了一份“手把手”申请路线图,关键节点与操作细节一目了然。

1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深入南洋理工大学COSMO实验室,了解到该实验室依托硬件支持、设备及Usecases平台模拟测试场景,借助5G通信网络优势,攻克信息兼容性难题,推动智能交通技术新发展。随后,参观了聚焦车辆、雷达、材料等研究的实验室,直观感受到南洋理工大学在学科交叉科研中的前沿探索。

19日,博士研究生Sreeram Vasanth以“AI与数据分析在化工流程中的应用”为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在现代化工流程中的前沿应用。内容涵盖机器学习在反应优化、故障预测、能耗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案例,展示了数据分析在提升化工生产效率、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优势。实践团成员通过实时编程演示、小组建模练习和案例研讨,深入体验了AI技术在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应用。讲述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就AI模型的可解释性、数据质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等话题与Sreeram Vasanth展开深入讨论。

20日,实践团成员前往新加坡A*STAR(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园区参观。在A*STAR Hui Huang教授引导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园区在3D打印、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系统认识了新加坡依托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和产学研协同机制构建的综合科技实力。通过对园区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考察,实践团成员切实感受到新加坡通过可持续的科技驱动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历史过程,为今后推动产学研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结业式上,南洋理工大学该项目负责人对18名优秀学子在实践交流期间表现出的学术热情与团队协作精神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沉浸式接触可持续能源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从前沿技术原理到真实应用场景、学术理论创新到产业协同实践,全方位丰富了学科认知。通过参与专题研讨、实验室参观、企业案例分析等环节,实践团成员在跨文化、跨领域的思维碰撞中,提升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为未来投身学术研究、技术攻关与产业应用,筑牢了知识根基、积蓄了创新动能,迈出了接轨国际前沿的坚实一步。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此次所学所感融入今后的学习与科研中,为推动我国能源与化工领域安全创新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21755858531377298.jpg

221755858536685621.png

221755858543679968.png

221755858547198506.png

221755858555856848.png

221755858559144731.png

221755858563202885.png

221755858572315661.png